清代石雕佛像价值及造型特点
- 发布日期:2018-08-30 09:39
- 阅读数:
清代石雕是佛像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主要是因为清代以后,人们对于佛像文化从明朝时期的道教主导慢慢的因为统治者的因素,慢慢的变成了佛教开始主导,主要是在很早的时候,佛教对于满族的文化影响的非常大,一直到晚清时期,佛教因为满清的统治者的宗教偏移,就慢慢占据到了主要的主导宗教,而这个时期也就造成了石雕佛像的大肆建造。并且这个时期的石雕工艺也达到了古代石雕加工的工艺的巅峰,所以这个时期的佛像是非常具有时代意义的。本文主要根据这个时期的佛像的特点,佛像的结构,石雕的造型等等,然后对清代佛像价值的进行一个简单的说明:
清代石雕佛像主要有两个部分,一个是普通花岗岩的石雕作品,还有一类寿山石的石雕作品,这两类作品有着完全不一样的造型,主要是因为当时的寿山石是雕刻的主要产品,然后加工这样的软石也非常的方便。我们分别说一下这两个不同的石材,所加工出来的作品的特点。先说花岗岩加工的,在清代,有很大一部分作品是使用花岗岩加工的,因为花岗岩相对来说比较便宜,石材的种类很多,人们可以用这样的石头来练手,并且,也是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地区都有寿山石这样的石材的,这种地域的问题,导致一些花岗岩产地,就需要使用难度更高的石料来对石雕佛像来进行加工,但是当年并没有电动工具,对于硬石的加工并没有很好的办法,只能通过简单的铁器工艺对石材进行打磨,可想而知,对于颗粒状非常强的花岗岩来说,铁器的磨碾并不能很好的剔除石料,所以表面处理方面会非常的不真切,具体的来说,石雕佛像的面部表情就会不那么的真切,并且整个皮肤方面会比较不光滑,而是凹凸不平,表情方面,这样的佛像加工出来表情相对比较呆滞,又因为花岗岩石材对于钻孔要求也非常高,所以几乎没有见到这个时期的花岗岩佛像有加入眼睛雕刻的工艺,大部分的花岗岩佛像对于眼睛就直接采用闭眼的形态出现。身体方面,我们只能看到整体的形态,但是在细节方面,做的并不好,只有一些简单的线条来做过渡。形态方面,清代的佛像是比较瘦的,和唐朝和宋朝的佛像不一样,这个时期讲究精瘦感,主要是明朝时期道教的流行,让人对于神明的感觉有所改变。第二类是寿山石的石雕佛像,这个时期的寿山石的佛像是中华石雕中的瑰宝,我们说的清朝石雕,有价值的大部分是这类作品,因为这个时期对于这种类似玉石的加工手法有了很好的方式,铁器对于这种石材的加工有了非常好的加工,所以这个时期的工具也就决定了这个时期产品的特点,这种软石在铁器石材加工的非常便捷,人们可以对寿山石进行,雕,刻,磨,钻,挖,剔,削等步骤,当这些工艺施展在佛像上面的时候,我们会发现石雕的眼睛可以睁开了,并且对于眼珠的雕刻也形象起来的,我们发现表面光滑了,我们甚至感受到了玉石的光滑,并且我们在细节方面也感受到了不同,因为明显难以体现的身体起伏的表面可以完美的实现在寿山石上。总体来说,寿山石加工出来的石雕佛像已经完全可以和现代石雕佛像工艺加工出来的作品非常接近了,而花岗岩加工的佛像还处于非常基础的阶段。
如果我们把这两类产品做一个对比,我们很难想象这两类作品是同一时期的作品,一个雕工粗糙,线条粗犷,结构模糊,整体形态只能看到一个雏形,在工艺加工方面,深度不够,造型不够优美,雕刻深度不够,五官表现别扭,皮肤坑坑洼洼,整体色彩偏暗色,因为年代久远,已经有了脱落部位,大部分的作品也都残缺不全。但是寿山石的作品却不一样,整体结构分明,造型优美,风格细腻,细节方面都有考虑,并且在线条方面,也根据衣服的褶皱,配饰,发冠等等有很分明的细节表现。
所以清代佛像价值的体现就是寿山石佛像的价值体现,而寿山石价值的体现也很大程度取决于佛像的整体构造,大小,风格等等元素,不能同一而论。
上一篇:石雕汉白玉菩萨佛像 | 下一篇:清代石雕佛像的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