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清代石雕佛像的特点总结

  • 发布日期:2018-10-10 11:41
  • 阅读数:

清代石雕佛像的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可以说的,我们分别通过这个时期佛像的文化,底蕴,还有这个石雕佛像的意义来说明。

 

清朝时期佛像的文化可以用八个字概括出来,就是:海纳百川,去糟存精。海纳百川说的是这个时期的佛像文化是融入了很多东西的,其中,政治因素导致的满族佛像文化因素的融入,军事因素是中国的各种不平等条约,社会因素是当时社会出现的奴役思想非常严重(主要是农奴制度的复辟),还有其他文化因素,主要是儒家学说,道家文化和佛教的碰撞,民族因素,主要是满汉还有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化差异,这些东西都融入了清朝佛像文化之中,所以自然而然的在清朝佛像文化中会出现各种不一样的佛像。第二个是去糟存精,就是把一些不符合当时社会情况,不符合当时社会制度,不符合当时文化要素的一些东西去掉,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清朝时期的佛像就明显失去了以前佛像的霸气,特别是和唐朝时期的佛像比较,唐朝时期佛像的自信就不见了,清朝更多的是体现一点儒雅质感,佛像消瘦,风骨清雅,这就是这个时期的雅士给佛像新建了定义,基于这种定义,也就让佛像多了一些谨慎,多了一些素雅,而少了一些戾气和自负。

 

清朝石雕佛像,石雕佛像文化,石雕佛像特点

 

说完文化,那么我们说一下清代佛像的底蕴,什么是这个时期佛像的底蕴呢?我们也可以总结出八个字来:宽以待人,心怀天下。就像我们前面所说的,佛像少了自信的笑容,多的是一些责任感和使命感,宽以待人是这个时期佛像明显带的属性,佛像从受人膜拜,受人供奉慢慢的变成了需要对人们有更大的帮助,以前只是为了成佛而存在的膜拜慢慢的变成了一种对于日常生活中的的一些琐事,比如长寿,生子,保平安等作用,虽然以前的石雕佛像也有这样的作用,但是在这一个清朝石雕佛像中,其形态和表情都和作用有了一个很好的契合。宽以待人,是中国人经历了5000年来所积累下来的智慧,和人生的经历的缩影,实际上,中国人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被历史所改变着,也在不断的成熟着,宽厚的思想在清朝的时候体现的淋漓尽致,而心怀天下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态度,但凡有这样思想的人,不论遭遇多大的痛苦,多大的苦难,都可以坚持下来,然后站在世界的顶端,事实证明,这样的佛像也是中国文化底蕴的存在,特别是现代中国的崛起,短短100多年的历史,已经证明了,中华民族崛起的缩影,也就是佛像文化的起承转合。

 

清代佛像特点,佛像雕刻文化,石雕佛像形态

 

最后我们说一下清朝石雕佛像的意义,实际上,佛像如果从广义来说是一种民族文化的沉淀,也是一个国家国力,人们生活水平的反映,比如:从佛像的大小,我们可以了解到人们对于佛像加工的重视程度,从佛像的多少,我们可以看到佛教在中国的传播的进展,从佛像的外观,我们可以看到民族文化对佛像的影响,从佛像的表情,我们可以看到人们生活的状况,从佛像的姿势,可以了解石雕佛像造型的不同美感,从佛像的服饰,可以了解到世界佛像发展的服饰,从佛像的装饰品,我们可以看到佛像文化的演变以及传承,通过石雕佛像细节的表现,可以看到人们对于石雕的把控度和还原度,通过石雕佛像的真实度,我们可以了解到人们对于石雕加工的真实还原度,对于石雕佛像的材料,我们可以知道什么样的石材复合雕刻等等。所有的这些都是石雕佛像的意义。

 

现代石雕佛像,清代佛像意义,中国佛像雕塑

 

清代石雕佛像是一个比较特别的时期,上承唐宋时期佛像文化的巅峰时期,下接现代石雕佛像精致的工艺巅峰时期。这两个过程中,清代石雕佛像的特点非常鲜明起来:整体构造紧凑,工艺完善,作品丰富,款式多样,造型优美,表情和善,风格清瘦儒雅,细节棱角分明,虽然还是有些不足,但是已经在当时的工艺体系下,做到了最好。特别是中式文化的还原中,清朝无疑是最为巅峰的存在。
 

返回 | 关闭

上一篇:唐代石雕佛像比较最初和现代石雕佛像有哪些特点    |   下一篇:莆田石雕佛像

金太稀,木易腐,水火无形,唯石文化可传天下。

版权所有: 福建惠安和之园林古建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闽公网安备35052102000402   闽ICP备2022013653号-1  友情链接:阿里巴巴 | 和之石雕